◎觀玅(ㄇㄧㄠˋ)章第一 
道可道 非常道    人們所稱的「道」,是宇宙萬物成形以後 
名可名 非常名    的運行法則,它無法涵蓋成形以前的無形 
無名 天地之始    真理,所以「名」也只是萬物成形後的稱 
有名 萬物之母    呼,並非它們的原始真名。宇宙開始時,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萬物無形,也就沒名。有了形狀,才有名 
常有欲以觀其徼    稱。所以用清淨無欲的心,才能体會出萬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物永恆無形的精髓,而用細思深慮的態度 
同謂之玄       卻能觀察到千變萬化的外表。不同的心境 
玄之又玄       ,得到不同的結果,確是玄奇,能參透其 
眾妙之門       中道理就能解決人生物事的萬般問題。

*徼:ㄐㄧㄠˋ

【心要】道分兩部分,除了宇宙星空運行及天地萬物生滅這些看得
到的「可名」法則外,還有人類眼睛及科學尚無法見證的「不可名
」現象。老子要人以有欲的態度去了解天地星球「已知」的生滅運
行及調整自己「已知」的言行習性外,更要以無欲的心情去感受宇
宙蒼穹「未知」的無窮幻化及開發自我心靈「未知」的清靜境界。
無欲能超越現實,它也是有色世界通往涅槃境界的唯一門徑及橋樑
。更重要的是要以無欲的心,去體會本道德經各章原文未能「可道
」部分的精髓。




 ◎觀竅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眾人都說美的這個「美」並不稀奇,都說 
斯惡已        好的這個「好」也不珍貴。要有些人說「 
皆知善之為善     醜、壞」後,其它人說「美、好」才有意 
斯不善已 故     義。因此,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有了「無」來相較,才有「有」的喜悅。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有「難」來相比,才有「易」的感覺。有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短」才有「長」,有「低」才有「高」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   ,有「粗聲」才有「細語」,有「後」才 
事 行不言之教    有「前」。所以聖人不強求全體完美,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導眾生不用命令。就跟天地一樣,從來不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辭辛勞的生養萬物,卻不曾佔有或操控萬 
功成而弗居 夫惟   物,也不自認偉大,事成而不居功。因為 
弗居 是以不去    不居功,才使他們名垂千古,流芳萬年。

【心要】不要太苛求他人,必須體會人間永遠是美醜並存、是非難
分、善惡共生。對自我要修心養性,對自己及他人先天的身心缺陷
則要放開面對。是非、成毀、分合,都只是緣起而生;沒發生的只
是因緣未到,沒有什麼特別和奇怪。




 ◎安民章第三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刻意誇讚賢才,人民才不會爭逐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   不標榜珍寶奇物,人民才不致因貪念而淪 
民不為盜 不見可   為盜賊;不顯露足以引起奢欲的物事,人 
欲 使民心不亂    民的心思才不會被擾亂。所以聖人治理天 
是以 聖人之治    下的方法是要斷除人民奢華的欲望,滿足 
虛其心 實其腹    人民的溫飽需求;消除人民追逐名利的欲 
弱其志 強其骨    望,鍛練人民堅毅強壯的體魄;使人民不 
常使民無知無欲    生不切實際的虛華妄念,則詭詐的野心政 
使知者不敢為     客無法聳惑人民而胡作非為。用這種順應 
為無為 則無不治   天道的無為之法,天下不會治理不好。

【心要】珠光寶氣無法對心靈加分,衣著器物的選用要以功能為目
的,而不是崇尚名牌。生活只求溫飽,重視健身及養生,不求侈華
虛名。我們應該好好享用居家垂手可得的人和物,何必再去爭逐不
一定追求得到的名牌色慾或功利等東西。


歡迎來電索取印刷本
南港聖德宮  02-2788-0767    0933-722-163
創盛印刷有限公司  02-2653-6083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清弟子 的頭像
三清弟子

三清弟子的經文白話淺譯

三清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