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清靜經】    (白 話)
老君曰        太上老君說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自然有一個看不見的法則,造就了宇宙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星球。它不管大地萬物的洪旱寒暑,無時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無刻無情地運轉著日月。卻像個無名英雄
吾不知其名      ,永遠在滋潤養育著大地。我不知怎麼稱
強名曰道       呼它,就叫它「道」吧。
夫 道者       啊呀,道這個法則所產生的萬物,有清的
有清有濁       也有濁的,有動的也有靜的。就像天体運
有動有靜       轉是動的,大地山川卻是靜的。男人是陽
天清地濁       剛之軀,所以是清澈的,是躍動的。而女
天動地靜       人是陰柔之身,所以是渾濁的,是沉靜的
男清女濁       。清澈的陽剛因躍動而變為渾濁,然後靜
男動女靜       止沉澱;經過陰柔調融以後,才能循著自
降本流末       然法則而孕育萬物。所以「清」因動而變
而生萬物       「濁」,「動」因沉而變「靜」;這樣日
清者濁之源      夜交替陰陽融合才能生長萬物。
動者靜之基      因此人若能常常將「神、性」由原始的清
人能常清靜      經過動、濁而到最後的靜,則他的神與性
天地悉皆歸      就能容納並体察天地萬物的脈動了。

夫 人神好清 而   啊呀,人性本是喜歡清閒的,卻被起伏的
心擾之 人心好靜   心境給擾亂了。而人心本是喜歡安靜的,
而欲遷之 常能    卻被過度的欲望給牽引了。假如能夠隨時
遣其欲 而心自靜   將煩雜的欲望拿掉,內心自然就能平靜。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讓混濁的內心沉澱,神情自然得以清爽。
自然         這樣的話,當然就不會貪求世俗看得到、
六欲不生       聽得到、嗅得到、嘗得到、觸得到、想得
三毒消滅       到這「色、聲、香、味、觸、法」六欲。
所以不能者      也就除掉了貪戀妄想、怨怒憎恨、愚癡迷
為心未澄       惑這「貪、瞋、癡」三毒。假如做不到,
欲未遣也       是因為內心的雜念沒有澄清,以至欲望無
能遣之者       法去除。能去除欲望的人,心靜神怡: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他觀自己的內心,清澈到像是無知性。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他對周邊的活動,輕忽到像是沒發生。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他看天地的萬物,矇矓到像是不存在。
三者既悟       既然能体悟到這三種真諦,他所見到的,
唯見於空       就只有「空」。而本來不存在的物事,當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然也是空。既然不存在的是空,存在的也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是空,那這個空就沒意義了,就不存在了
無無既無       。既然連空也沒有了,那所有的一切就像
湛然長寂       是未曾發生,未曾存在。如此不會去在意
寂無所寂       外界的有或無,自然就沉寂了。甚至都不
欲豈能生       去管它寂不寂的話,更不會產生欲望,如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此就能到達真正「靜」的境界。以這種恆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沉靜的真我去体會萬物,就能感應得到
常應常靜       萬物的脈動。能時常去感應「外動」而迅
常清靜矣       速回到「我靜」才是真正的「常清靜」啊
如此清靜       !常常到達清靜的境界,就能漸漸融入大
漸入真道       自然的運行法則,即漸漸進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既然進入了真道,就是所謂的「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雖然說是得道,其實並沒得到什麼,可是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為了教導度化眾生才稱它為「得道」。能
能悟之者       領悟這個道理的人,才有資格傳道給人而
可傳聖道       不致誤導眾生。

老君曰        老君說,不與人爭奪,才是有學問有修養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的上等人。好爭的人只是平凡人。不計較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功與德的人,才是上等的有德人。而誇耀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或在意於功德的人,只能稱為一般的慈善
眾生所以不得     人。還不能稱為有道的人。世人所以不能
真道者 為有妄心   進入真道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心貪妄煩躁。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心既然煩躁,就會驚擾到內在真我的自性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進而在意執著於外界的物與事,接著就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會想要去得到擁有外界的這些東西,再就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是煩惱於如何及何時能得到這些東西。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因貪妄而產生的煩惱就煎熬著身心,進而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沾惹污辱了自性的尊嚴。使得元神流浪輪
長沉苦海       迴於生死之間,長久沉淪於無邊的苦海,
永失真道       永遠離開了恆常自然的真道。這種真純不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變的宇宙天地及內在自性的法則,只能靠
得悟道者       個人去領悟穫得。而只有能領悟「真道」
常清靜矣       的人,才能隨時得到「清靜」啊!


歡迎來電索取印刷本
南港聖德宮  02-2788-0767    0933-722-163
創盛印刷有限公司  02-2653-6083

文章標籤
太上 清靜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清弟子 的頭像
三清弟子

三清弟子的經文白話淺譯

三清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