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遠離所謂聖人,拋棄所謂權威,人民就能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離苦得樂。棄絕假仁義之名以得私利,讓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人間親情復活。鄙視投機取巧,就不會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盜賊小人。這三者,難以用文字詳細解說
故令有所屬 。只要守住一個道理,就是要有純淨無染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樸實無華的人生觀,把個人的好高騖遠
及虛榮雜欲,盡己之力降到最低。
【心要】聰明的人應提防帶著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面具的人,
假仁義之名,爾虞我詐,把天下本來和平安靜的生活攪亂的動盪不
安。不思善、不思惡,不以聖人為標榜、不以修行為口號,只要老
老實實、規規矩矩做人,那便是真修道。
◎食母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不學歪理斜道,不聽虛仁假義,就無憂。
唯之於阿相去幾何 別人的稱讚比別人的苛責能有多少差別?
善之於惡相去若何 只要不傷害他人,好與壞能有多少不同?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難道眾人在意的事,我也要跟著在意嗎?
荒兮 其未央哉 這種荒謬的盲從風氣久遠以來從未間斷。
眾人熙熙 當人們正興高采烈、喧鬧嬉戲風光滿面,
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像享用豐盛筵席,像登上春天觀景台時,
我獨泊兮 其未兆 只有我淡泊平靜,從未受其引誘或心動,
如嬰兒之未孩 就像嬰兒尚未長成孩童前的純真和無憂;
儽儽兮 若無所歸 看似疲憊,卻不附從潮流,不歸屬俗世。
眾人皆有餘 而我 世人追求名利,在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
獨若遺 我愚人之 我卻像是一無所有。說我的心愚笨也好,
心也哉 沌沌兮 我卻像宇宙混沌未開一樣的寧靜和舒敞。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 世人都那麼能幹,而我卻像是昏昧笨拙。
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世人都那麼精明,而我卻像是愚蠢無知。
澹兮 其若海 然而我卻像大海一樣澹泊自安容納百川。
飂兮 若無所止 我的心靈樂音在虛空中飄蕩,永無息止。
眾人皆有以 世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祿或長命百歲,我則
我獨頑且鄙 堅守我的執著而不在乎人們對我的鄙視。
我獨異於人 我將繼續我的特立獨行,因我自滿於徜徉
而貴食母 在常道之中。就像嬰兒滿足於哺食母乳。
*儽:ㄌㄟˋ;沌:ㄉㄨㄣˋ;澹:ㄉㄢˋ;飂:ㄌㄧㄠˊ
【心要】絕學不是勿修,是修而不學;它教人什麼知識都不執著,
人生只憑自然;也就是佛家的「法尚應捨」,懂了道理後就不執著
文辭。「沌沌兮愚人之心」並非真笨,也不是裝瘋賣傻,而是一種
如水匯流、隨世而轉、外昏內明的功夫。認定道的方向,不要在意
別人的譏笑或評價,只要自認為日日有所進步即可。澹泊才能明性
,眾人皆醉時,才能突顯出清醒者的可貴。修行的路是孤獨的;不
孤獨、不好閒靜處的話,就不可能修行。天涯我獨行,本就沒什麼
遺憾的。
◎從道章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上大的德行,必定是以「道」為其準則。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道這東西,看起來若有似無,飄浮不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在虛幻飄蕩中,演化出千變萬化的現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在飄蕩虛幻中,顯現出無盡的宇宙萬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從長遠幽深以來存在著一種不變的法則,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這一法則自古以來隨時藉天地萬象證明了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它的存在。它造化天地萬物,永恆無休。
以閱眾甫 用這不變的法則,可以洞悉天下的君王。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 我如何能推測出各國君王的盛衰呢?也是
哉 以此 根據這個法則。
【心要】道存在於空空洞洞裡邊,又非真的空空洞洞;這就是打坐
時到達的空靈境界,有時能讓修行者清楚的見到一些景象。當漸漸
悟得了「道」的運作之後,芸芸眾生各不相同的種種習性因緣及無
涯無際的生命狀態,皆可一目了然,看得透徹;也可因之而無所障
礙地觀察一切眾生相,了知一切眾生的根性。然而這些物象都是來
自虛幻不可捉摸的的道,所以佛家要我們對這些虛幻的物象不要過
於執著,要過眼即忘。因它的本質是幻又似真,是真又似幻,永遠
無可捉模。
歡迎來電索取印刷本
南港聖德宮 02-2788-0767 0933-722-163
創盛印刷有限公司 02-2653-6083
- Jul 02 Tue 2013 12:54
道德經-樸素章、食母章、從道章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